“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2022-07-18阅读人数:126

基本信息

   :殷德玺

    号:ISBN 978-7-5012-6539-8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7

    本:16开

    张:15

    数:212

    价:48.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20217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要把“双减”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全面贯彻落实。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落实“双减”政策,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提质”与“增效”,本书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进行编写,分五个专题17个主题,分别介绍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重构备课新思路、打造高效课堂新方法、创新作业设计思维、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等内容。帮助教师学会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全书目录

专题一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教育的常态化和让课堂教学回归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正轨,创造了政策环境。要保证“双减”的良性运行,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明确这一措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因此,“双减”成功的第一关键核心要素就是“提质”,就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强化课堂教学这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主题1 明确课堂教学目的

一、教学:人才培养活动

二、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的途径

三、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

主题2 提升备课质量

一、备课:课堂教学的生命

二、针对备课:效率提升的关键

三、备课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主题3 运用高效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让教学事半功倍

二、教学方法的类型及选择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营造探究课堂

主题4 科学设计作业

一、作业:课内知识的延伸与巩固

二、创新作业设计

三、基于学生布置作业

专题二  重构备课新思路

    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去,也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既“会学”又“学会”,备课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重构备课新思路,把握好备课这个教学的首要环节,助力减负。

主题1 重塑备课理念

一、明确备课新理念

二、立足素养备课

三、本着“双减”备课

主题2 创新思维备课

一、从学生的立场备课

二、从“高效课堂”备课

三、从“精讲精练”备课

主题3 备课做好“加减法”

一、内容钻研做“加法”

二、教学设计做“减法”

三、课内外练习做“加减法”

专题三  打造高效课堂新方法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的生命场。“双减”要求改变课堂“满堂灌”“教师主宰一切”“见分不见人”的“低效”“无效”现象,扎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进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好方法就是好老师,要努力提升教学方法,以打造高效课堂。

主题1 营造有利的课堂学习场

一、认识学习场及其原理

二、课堂学习场的构成及性质

三、学习场创设方法

主题2 巧用提问发展思维

一、像苏格拉底一样提问

二、给予学生选择的特权

三、促成学生小组合作

主题3 认真倾听促进思考

一、倾听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发挥倾听的作用

三、这样倾听,促进学生思考

主题4 合理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一、构建共同探究的空间

二、科学设计课堂活动

三、巧妙组织课堂讨论

专题四  创新作业设计思维

  “双减”背景下,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规范作业设计,统筹作业总量,做到让作业少而精。想要让作业“少而精”,就需要教师提高作业质量,创新作业形式,多样化地设计作业。

主题1 明确作业的内涵与价值

一、作业的内涵

二、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三、作业设计的问题及影响

主题2 树立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

一、课程视域及其作业观

二、改变作业设计理念

三、调整作业设计结构

主题3 创新设计作业

一、常规作业新方法

二、分层作业新思维

三、单元作业多元化

四、长周期作业巧跟踪

专题五  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教育规律的回归。从根本上说,“减负”就是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反思,不断学习与创新,巧妙拓展并组织课后活动,借助于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减负”的同时“增效”,为学生打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

主题1 积极反思,可视化学生问题

一、研究课堂表现

二、剖析典型原因

三、合理设计可视化活动

主题2 巧妙拓展,组织课后活动

一、巧妙延伸课内知识

二、以趣促学,组织活动

三、以点带面,扩大成果

主题3 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关注学生素质,科学评价

二、立足成长,跟踪评价

三、不断循环,周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