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理念下如何设计作业

时间:2023-06-21阅读人数:171

基本信息

   马乐燕  曹国栋

    号:ISBN 978-7-5166-6833-7

  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本:16开

    张:12

    数:228

    价:46.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新课标改革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素养导向,二是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三是突出实践育人。而“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不仅是对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对作业设计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既要强调素养导向,又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既要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又要控制作业总量;既要突出实践育人,又要压减作业时长。在看似矛盾的逻辑中达到融合统一,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共有八个专题,新课标理念与作业设计新变化、指向素养目标的作业设计新策略、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策略、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策略、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策略、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策略、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策略、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评价策略八个方面对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教学案例,相信能为读者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思考,期望能为一线教师落实新课标、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加有效地设计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全书目录

专题一  新课标理念与作业设计新变化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个目标和思想指导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主题1 新课标理念的新变化

一、新课标倡导的八大理念

二、新课标最大的亮点——课程核心素养

三、育人总目标确立,为学生画像

四、核心素养及课程核心素养内涵

主题2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新变化

一、新课标要求教学方式迭代升级

二、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三、新理念下转变教学方式的途径与方法

主题3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设计新变化

一、作业设计目标更侧重培养核心素养

二、作业设计类型更加多样化

三、作业设计内容更加科学化

四、作业设计形式更具灵活性

专题二  指向素养目标的作业设计新策略

指向素养目标的作业设计,既是对学生“学”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的导航。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教师需要拆掉思维的围墙,用更加多元、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当下的作业设计。要坚守学科第一性原理,把握教学核心任务。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让作业既能科学培养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又能更加精准地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导航。

主题1 坚持育人导向,聚焦立德树人

一、改变作业设计理念,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三、设计有效作业,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四、创新作业形式,拓宽作业育人途径

主题2 坚持目标导向,落实核心素养

一、坚守学科第一性原理

二、把握核心素养时代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

三、撬动作业的育人杠杆

主题3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减负提质

一、打造灵动高效课堂,确保减负不减效

二、围绕五化设计作业,确保减负不减质

三、实施四级作业监管,确保减负不减责

主题4 坚持创新导向,改变育人方式

一、找对“基点”,导航方向

二、找准“起点”,有的放矢

三、找好“支点”,全域撬动

专题三  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策略

项目式学习作业关注学习与生活的联结,关注学习与真实问题情境的融合。凸显资源支持下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主题项目化、目标精准化、问题情境化、内容活动化、任务梯度化、形式多样化、资源助学化、评价学习化等策略,以项目为引领,体现了素养立意的作业设计观,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发挥作业夯实基础、提升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功能。

主题1 项目式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特征及设计原则

一、项目式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

二、项目式学习作业的基本特征

三、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主题2 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具体策略

一、依据学生现有能力,设计“一话题多版本”

二、充分考虑学生完成项目式学习作业的时间

三、鼓励成果展示和表述方式的多元化

主题3 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设计方法

一、选定项目

二、制订计划

三、活动探究与作品制作

四、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

专题四  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策略

大单元教学作业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所有作业的集合。单元类作业设计遵循一致性、统整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具有“高结构”“强关联”和“共成长”的特质。学生在完成单元类作业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作业固化的框架体系和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以统整而非叠加的系统学习方式拓展原有知识框架,发展思维品质,完善情感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主题1 大单元教学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质

一、大单元教学作业的基本内涵

二、大单元教学作业的基本特质

三、大单元教学作业的类型

四、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主题2 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基本模板

三、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

四、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主题3 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三、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专题五  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策略

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将知识或问题情境化,选择合适的主题或中心,开发形成作业的过程。主题化学习作业聚焦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更能体现探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价值追求。其核心思想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托,使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习得和体验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更是发现自我并丰富自我的过程。

主题1 主题化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一、主题化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

二、主题化学习作业的基本特点

三、主题化学习作业的类型

四、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的意义

主题2 主题化学习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作业主题的选择

二、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三、主题化学习作业的设计实施策略

主题3 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三、主题化学习作业设计的实践意义

专题六  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策略

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主要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呈现,不只关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更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在问题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意向和程度。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等是其主要生长点。

主题1 任务型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任务型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

二、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的特点

三、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主题2 任务型学习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理念的转变

二、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三、任务型学习作业常规类型的设计策略

四、任务型学习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主题3 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任务型学习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三、任务型学习作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专题七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策略

新课标明确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有利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拓宽课程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主题1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基本内涵及价值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基本特点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的意义

主题2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中主题的选择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核心实施要素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主题3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的优化措施

专题八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评价策略

新课标理念下,作业评价是指对整个作业活动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对话活动。作业评价的理念、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业实施的效果。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评价策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等。构建科学的作业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主题1 学生自我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与意义

二、学生自我评价的理论依据

三、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策略

四、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

主题2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作业评价的价值

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作业评价特点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作业评价路径

四、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作业评价策略

主题3 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规

一、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规的价值与意义

二、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规的基本路径

三、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规的基本策略

四、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规的基本类型

主题4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一、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基本内涵

二、多种作业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目的

三、多种作业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策略

四、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素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