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主 编:苏 进
书 号:ISBN 978-7-5012-6602-9
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开 本:小16开
印 张:12
字 数:195千字
定 价:45.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与新课标理念匹配的评价,离不开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作业不仅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能力的学习方式一,更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助力器。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减负增效”到来。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那就是家长因为作业减少而忧心重重,甚至使出各种手段为孩子找“作业”,教师苦于“减负增效”的要求,不知道如何设计作业才能既“减负”又“增效”。而指向素养立意、符合新理念的高质量的作业具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设计时要将心理学、教育学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到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信心、力量,学会与人合作,成长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基于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总结“双减”政策推行以来的一些成功的作业设计经验,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编写了本书,具体介绍了高质量作业的10个标准,在相关理论分析和案例介绍中,阐述了提升作业质量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而提供借鉴。
全书目录
在一项关于作业难度的调查中,近七成家长表示,自己曾有被孩子的作业难住的经历。难度过高的作业,不仅会引发家长的焦虑,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其成就感的获得。因此,高质量的作业的一个标准就是难易适当。
1905 年,意大利教师罗伯特·纳维利斯,出于非暴力惩罚学生的目的,发明了作业。这项极具创新的教育方法的出现,不但帮助学生提高了成绩,而且就此成为巩固知识、强化能力的学习方式并沿用至今。“双减” 背景下,提倡设计高质量的作业,作业用时的科学性,是高质量作业设计的重要标准。
泰戈尔说: “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不会将作业限制为同一种形式,而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培养积极的学习信念和成长心态,进而成就学生的一生。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全体师生每天都绕不开的“课题”。“ 双减” 政策出台后,教师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在“减量” 的同时“提质”,就需要立足核心素养,设计一些合作型作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他人参与或提供支持的情况下,提升完成作业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作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重任。借助于高质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能力,使之养成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的良好心态,可以使学生成长为勇于负责,能独立思考且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个体。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是补齐知识能力短板的手段,是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前奏。要促成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设计出有利用习惯养成的高质量的作业,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从而使学生无须帮助即可独立完成作业。
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对翅膀,那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就是给了他们一片天空。分层作业让任务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良性的行为方式; 进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其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作业问题往往是低效课堂教学的衍生品。因此高质量作业不但要形式多样,分层设计,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还要基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目的,基于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给予学生科学的点拨,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支架或抓手,促进学生将知识加以理解、内化和活化,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形成,是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的。高质量的作业,基于思维成长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借助于巧妙的设计,帮助学生找到完成复杂任务的方法。
高质量的作业,以积极的评价发挥联系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因此,作业设计中要高度重视评价方式的设计。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