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新理念与新行动

时间:2023-06-07阅读人数:180

基本信息

     

    号:ISBN 978-7-5166-6833-7

  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本:16开

    张:12

    数:188

    价:46.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深入理解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就如何理解和落实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育人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思想展开的论述,由综述和七个专题组成。综述从育人观的变化入手,介绍了新的课程标准下育人观发生的变化,七个专题则从新育人、新目标、新教学、新学习、新活动、新评价、新思考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在新课标体系下课堂教学等活动应有的新变化。

本书紧扣课程标准,立意于“真正的教育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地,为面对新理念、新目标、新教学、新评价的挑战的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全书目录

   新时代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行动

2022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出台。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在理念和行动上的变化,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一线教育工作者由此深刻理解了新的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思想上的变化,进而获得行动的启示和指引。

一、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

二、教学理念:强化素养导向

三、教学方法:突出生活化

四、评价思想:教、学、评一体化

专题一  新育人:确立新的教育观

相比于2011年版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出迭代升级的特点。新的育人理念的提出,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是本次课标的最突出的变化。这一变化,从新的学生成长观、新的育人观和未来教育观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让教育真正指向成长中的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地。

主题1 确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生成长观

一、成长观和学生成长观

二、新课标下的学生成长观

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生成长观

主题2 确立以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育人观

一、素养与学习能力

二、以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育人观

三、聚焦素养促进新育人观落地

主题3 树立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教育观

一、认识未来教育

二、核心素养与未来教育观

三、未来教育观在核心素养中发展

专题二  新目标:面向未来培养时代新人

新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基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确定了新的育人目标——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并明确提出这种新的育人观借助于“五育”展开,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立足生活实践,在学科融合中落实。

主题1 围绕“五育”培养道德力

一、认识“五育”

二、“五育”与道德力

三、从道德力入手培养时代新人

主题2 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力

一、认识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习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三、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主题3 立足生活实践培养实践力

一、认识实践力

二、实践力与核心素养

三、在生活实践中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专题三  新教学:紧扣核心素养变革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三有”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要求教师立足核心素养,加强课程融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的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课程,以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变革教学方式。

主题1 基于学生发展扩大课堂内涵

一、课堂及其内涵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紧扣“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多类型课堂

主题2 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理解内容整合

二、明确内容整合的原则

三、科学整合提升教学实效

主题3 灵活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一、认识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

三、助力学生成长的教学策略

专题四  新学习:关注能力与兴趣变革学习方式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关注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变革的新学习成为本次修订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当课程标准的2. 0时代到来,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新学习要体现出怎样的特点,又将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主题1 任务化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一、什么是任务化学习

二、任务化学习的实施

三、巧设任务唤起学习内驱力

主题2 主题式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一、什么是主题式学习

二、主题式学习的实施

三、主题的确定是促进学习的关键

主题3 项目式学习让学习富有个性

一、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二、项目式学习的要素

三、科学引领促成项目式学习

专题五  新活动:在课后活动设计中促进学科融合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强调要将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倡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要促进这一育人方针落地,除了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外,还要注意让学科融合在“双减”后的课后活动中落地,以促进育人目标的落实。

主题1 组织跨学科研学旅行培养能力

一、什么是研学旅行

二、研学旅行与核心素养

三、跨学科研学活动的组织

主题2 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达到知识融合

一、活动的特征

二、活动的意义

三、活动的实施

主题3 借个性化主题活动培养创新人才

一、认识创新型人才

二、个性化主题活动与创新人才

三、巧动心思实施个性化主题活动

专题六  新评价:立足成长与发展变革评价方式

教育评价被誉为教育的“指挥棒”。这一“指挥棒”的科学运用,可以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改进教育评价,要求强调素养导向,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以新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核心素养下的育人目标落地。

主题1 嵌入式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什么是嵌入式评价

二、嵌入式评价的特点

三、嵌入式评价的实施

主题2 过程性评价指向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过程性评价及功能

二、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三、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主题3 任务式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任务式评价

二、任务式评价的特点

三、任务式评价的实施

专题七  新思考:教师要走向专业成长之路

相对于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一线教师要将走向专业成长之路作为新思考的重要内容,立足学科本位,提升专业优势,夯实专业基础,为专业发展赋能,同时要延伸不同专业学习,为专业发展提供动力,以促进新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主题1 立足学科本位提升专业优势

一、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育人目标的前提

二、紧扣“三点”提升专业优势

主题2 夯实专业基础为专业发展赋能

一、提升师德修养

二、提升专业技能

主题3 延伸不同专业学习为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一、提升跨学科素养

二、以终身学习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