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的担当与作为

时间:2022-07-26阅读人数:120

基本信息

   葛艳霞

    号:ISBN 978-7-5012-6538-1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7

    本:16开

    张:12

    数:175

    价:45.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育人”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如何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每个为人师者最重要的事。新时代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变革的眼光看教育,不为自己设定成长和思维上限,必须读懂新时代对育人的新定位,德育为先,素养为重,能力为本,从课程、个性化教育、学生管理、作业变革、师生关系等维度出发,逐步适应改革需求并跟上改革的步伐,让“教书”真正走向“育人”。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必须立足于课堂之变,先进学校的先行探索已经走向了素养型课堂的建设。新时代教师,如果还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会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符合变革中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但怎样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本书综合一些学校的实际经验,从透视新时代对教师的新挑战读懂新时代对人的新定位洞悉新时代对课堂的新期望理解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四个方面启发教师在教育新时代能够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全书目录

专题一  透视新时代对教师的新挑战

    时代关联着教育,教育必须顺应和服务于时代的需求。本专题试图从新时代、新教师、新课堂、新学习、新学生、新思维六个维度透视出新时代的“教育担当”和“教师担当”,期待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找到确定的教育和确定的教育发展趋势。

主题1 新时代呼唤教师承担新使命

一、以入局的心态用心触摸新时代教育

二、以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新时代教师

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教育的未来

四、以创新的姿势迎接教育的挑战

主题2 新型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一、从新型学校揣测未来学校可能的样子

二、面对新时代,学校会面临哪些新挑战

三、面对新型学校,教师会面临哪些新挑战

主题3 新学生对教育的新挑战

一、对学校所持态度的变化

二、对学习所持态度的变化

三、对考试所持态度的变化

四、面对挫折耐受力的变化

主题4 新教室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一、教室功能的专业性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二、教室空间的开放性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三、教室组织的灵活性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四、教室文化的多元性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主题5 新学习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一、从教书走向育人,让育人真正发生

二、从教知识到教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让能力真正形成

四、从分科走向综合,让素养真正形成

五、从传统教学走向互联网教学,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主题6 新思维对教师的新挑战

一、外来理论的本土化实践探索之路

二、实践性理论引领下的教育发展路径

三、对比上述两所学校观后感的感悟

专题二  读懂新时代对育人的新定位

    本专题从立德树人的学科化落实路径、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双减之下的作业变革、如何读懂孩子、个性化教育的实践路径、学生管理办法、学校素养体系的探索之路七个方面,以具体案例切入,深入探讨案例背后的育人规律和育人哲学,引领大家读懂新时代对育人的新定位、新路径和新思路。

主题1 德育为先,时代给教育永恒的命题

一、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在哪里

二、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联系在哪里

三、学科知识与素养的联系在哪里

主题2 育人模式转型,从课程出发

一、“适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二、直面变革,厘清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素

主题3 做一名能读懂孩子的好教师

一、欣赏悦纳,不给孩子贴标签

二、细心观察,揣度孩子的细微变化

三、诚心相待,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丰富生活,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

五、持续关注,陪伴孩子一程

六、加强联系,沟通三方情感交流

主题4 让人困扰的个性化教育从何而来

一、依托课程的个性化,推进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二、优化课堂结构,推进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三、调整教学结构,在活动中推进个性化实践

四、创新教学管理,营造个性化教育实施的良好环境

五、探索主题学习路径,在学习方式上推进个性化探索

主题5 “双减”之下,作业改革路在何方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要“减什么”

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需“增什么”

三、推进作业设计的选择性是落实“双减”的重要路径

四、提炼有效的学校作业管理措施是落实的保障

主题6 学生管理应从“管”走向“育”

一、学校应该从“管理”走向“服务”

二、明确规范,引领学生“自育”

三、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自育”

四、落实自主规划,驱动学生“自育”

五、创造选择机会,促进学生主动“自育”

主题7 是谁“冻”了学生的分数

一、从学校“素养型融合课堂”的定位回顾教学改革

二、从“科技学术节”的设计回顾学校活动的设计策略

三、从学校“融合学业手册”的设计审视项目研究路径

四、从学校启动会的场景反思教育科研

专题三  洞悉新时代对课堂的新期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堂印记,一名教师有一名教师的课堂底色,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课堂定位……步入新时代,对课堂教学有怎样的期许?本专题尝试从课堂建设的路径、课堂改进的实践探索之路、学困生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建设之路等方面,诠释新时代课堂建设的基本原理。

主题1 “砖头重要”还是“梦想重要”

一、笃定“一个理想课堂的梦想”

二、累积“每一块梦想的碎砖”

三、架构起“梦想”与“碎砖”之间的运行系统

主题2 我们是否真的把教学简单化了

一、如何界定“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

二、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

三、如何确保“大多数学生真的能学会”

四、我们是否把教学简单化了

主题3 我们是否真的把课堂改革复杂化了

一、从标杆学校的探索思考课堂改革的难与易

二、从身边学校的探索思考课堂改革的难与易

三、从个人实践探索思考课堂改革推进的难与易

四、从中高考试题思考课堂改革的难与易

主题4 关于课堂教学的八个追问

一、“生硬灌输”伤害了谁

二、“频繁刷题”伤害了谁

三、“照本宣科”框住了谁

四、“事事探源”耽误了谁

五、“钟情模式”拘泥了谁

六、“漠然冷视”冷落了谁

七、“固步自封”限制了谁

八、“集体备课”糊弄了谁

主题5 哪有人天生喜欢被虐

一、“放弃学习”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放弃失败”

二、“放弃学习”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放弃希望”

三、“点燃希望”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不惧失败”

四、“点燃希望”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持续成功”

主题6 引导教师从“入模”到“出模”

一、引导教师“走进”模式

二、引导教师“走出”模式

三、引导教师“创生”模式

主题7 从教学走向教学实践研究

一、从研究教案走向研究学案

二、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三、从个体备课走向集体备课

四、作业布置从数量走向质量

专题四  理解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教育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向前发展、进步,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此时,教师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深刻把握新时代对教育的新定位,深入分析新时代对教育的新挑战,在不确定中把握规律,寻找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成长方向。

主题1 仰望星空,坚持教育定力

一、认知高度,决定了你的成长路径

二、认知宽度,决定了你的成长高度

三、认知深度,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

主题2 脚踏实地,葆有教育实力

一、始终定位于课堂

二、始终立足于学生

三、始终聚焦于规律

四、始终针对于问题

主题3 洞察问题,提升教育智力

一、洞察教育政策背后的育人价值

二、洞察活动组织背后的管理价值

三、洞察问题孩子背后的心理诉求

四、洞察教育教学难点背后的本质问题

主题4 广泛阅读,积聚教育能力

一、把阅读当成责任

二、学会选择书籍

三、创新阅读方法

四、拓宽阅读路径

五、提升阅读效益

六、实现自我迭代

主题5 乐于分享,锤炼个人表现力

一、学会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学会分享,更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学会分享,更利于促进团队优质高效合作

主题6 勤于钻研,淬炼教育思力

一、走出“教材”,走向“课程”

二、走出“经验”,走向“研究”

三、走出“教”,走向“学”

四、走出“扫门前雪”,走向“管瓦上霜”

主题7 项目研究,提高教育行动力

一、独具慧眼的“默默坚守”

二、独辟蹊径的“校本教研”

三、独树一帜的“德育浸润”

四、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

主题8 协同成长,打造教育合力

一、引领研究,不要让教师在重复中消磨成长激情

二、活动凝聚,完善共同发展的管理机制

三、文化引领,营造共同发展的团队生态

主题9 勇于创新,具有教育活力

一、教学创新落实在极致的专业追求

二、教学创新落实在对原有经验的突破

三、教学创新落实在放空一切的新建构

四、教学创新落实在教师的广泛阅读

主题10 自我发展,保持教育张力

一、自我发展,始于自我期待

二、自我发展,破于自我革命

三、自我发展,立于自我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