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主 编:郭湘辉
书 号:ISBN 978-7-5012-6602-9
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开 本:小16开
印 张:12
字 数:202千字
定 价:45.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这种情况对教学主体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抓住课堂主阵地,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处于情绪饱满、积极思考的课堂学习状态。要促成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就要利用深度学习,重构作业,以解决学生因为过重的作业负担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
究竟什么是深度学习?它要促成学生和教师发生怎样的变化?又让学生和教师从中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和收获呢?为了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应该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让深度学习在作业重构中发生,为学生“减负增效”呢?……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结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经验和体会,编写了本书,用五个专题、15个主题全面介绍了关于深度学习的理论、深度学习与作业重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进行作业变革,设计出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
全书目录
“双减”政策落地,促使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变化: 由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打造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当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时,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利用深度学习,延展课堂教学的内涵,构建“ 教”与“ 学”的新型对话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认识学习
二、认识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一、建构主义与深度学习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深度学习
三、情境认知理论与深度学习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超越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三、建构“思考的课堂文化”
四、让教与学的方法发生改变
“双减”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优良的教育生态,培育完整的人。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要指向育人过程和质量的优化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要变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走出学生真实学习过程和课堂现实教学过程相悖的困境。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二、深度学习与素养培养
三、深度学习促成素养的形成
一、认识学习共同体
二、深度学习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三、学习共同体让知识流动
一、理解高品质学习
二、深度学习: 高品质课堂的特点
三、深度学习促成高品质学习
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用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更离不开针对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作业设计。唯有作业设计得科学有效,才能推动并深化深度学习,并使深度学习在作业的变革中发挥实效。
一、作业的内涵及价值
二、作业观及演变
三、作业的种类及特点
四、作业现状及解决
一、传统作业: 古板陈旧
二、课标作业: 紧扣三维
三、核心素养: 单元作业
四、深度学习: 高阶作业
一、“双减”呼吁重构作业
二、由内到外发生改变
三、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四、重视过程互动体验
深度作业设计具有“ 高、精、尖”三个特点。其中,“ 高”指的是高阶思维,“精”指的是精准支架,“ 尖”指的是顶层设计。要实现深度学习的作业重构,就要围绕这三者展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真正完成学习任务。
一、解析课标,确定作业
二、分析学情,明晰作业
三、剖析内容,深晓作业
一、区分问题,巧思作业
二、改变习题,创新作业
三、围绕考题,限时作业
一、基于学习风格设计的作业
二、体现难度与数量的跨学科作业
三、增加支架的自主学习作业
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要适应知识经济、终身学习、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创新能力”这些国际公认的21 世纪高阶思维能力。因此,把握作业重构的策略,借鉴学习相应的范例,有利于设计出更加科学的作业。
一、作业可视化的意义
二、作业可视化的思路
三、作业可视化的方法
四、可视化作业的范例与分析
一、深度学习下的探究性作业
二、作业探究性的思路
三、作业探究性的方法
四、探究性作业范例与分析
一、深度学习下的创新思维
二、作业思维创新的特点
三、作业思维创新的方法
四、创新性作业范例与分析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