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主 编:陈建洪
书 号:ISBN 978-7-5309-9054-4
出 版 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开 本:小16开
印 张:12
字 数:200千字
定 价:46.00元
读者定位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人们获得优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下,或因家长忙于生活、专注于事业而被忽视,被遗忘,或因家长过于关注、过于宠爱而产生窒息感和被控制感,或因家长之间的矛盾而承受着爱与归属感的缺失……伴之而来的是诸多行为及心理问题:厌学、叛逆、欺凌、焦虑、抑郁、强迫、成瘾以及早恋等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行为及心理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学生强而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使之身心健康成长呢?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和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教师编写了本书,通过8个专题24个主题,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介绍了学生厌学、叛逆、欺凌、焦虑、抑郁、强迫、成瘾以及早恋等行为问题及其心理和教育对策。
全书目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有7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因为厌学,学生逃学、辍学现象不断出现,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校内外暴力事件,给学生及家庭带来不安和痛苦,给学校教育教学造成困扰,也给社会发展带来压力。
学生叛逆行为的背后是自以为成熟的感觉和孩子气行为之间的矛盾心理。基于这种心理,学生会做出许多“标新立异”甚至“唱反调”的行为,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读懂学生叛逆行为的心理因素,采取科学的对策,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之少走弯路。
近年来,学生欺凌行为在校园内频发,进而引发校园事件,甚至成为社会问题。这些看似小打小闹的欺凌行为的背后,牵连着几个甚至一群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明确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进而科学应对,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呈现浅龄化。焦虑这一常见于成年人的情绪及心理,也在青少年学生中表现出来。学生一旦与焦虑结伴而行,就会产生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与生活。教师要识别学生的焦虑行为,分析其心理因素,引导其科学应对和处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项针对537名学生进行的“学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137人的抑郁情绪测试得分超过正常水平,占25.14%。可见,情绪抑郁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低。教师要明确学生情绪抑郁的典型表现,清楚其背后的心理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帮助学生走出抑郁情绪。
见到水龙头就去洗手,就算是洗到手红肿,还在洗;写好的作业,擦掉、重新写,再擦掉、重新写,不停地反复,怎么劝说也不听;不断地往家里捡垃圾,甚至家长发怒也不停止……这些强迫行为无不在提醒教师,厘清学生强迫行为的心理因素,科学引导和应对,才能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青少年面临着网络和游戏等各种成瘾性问题的挑战。这些成瘾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教师要明确青少年成瘾行为的典型表现,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因素,科学干预,引导青少年控制、转变乃至消除这类行为。
早恋是一种失控的行为,是一种学生在青春期的理想观、价值观的暂时迷失,是一种不规范的、具有反叛性的思想和心理品质。教师只有明确学生早恋行为的特征,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因素,才能采用恰当的方法与措施,给予早恋的学生以科学的引导。
后 记